習近平這樣識別優秀人才
什么是優秀人才?
優秀人才大致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科技人才,一類是經營管理人才,包括企業家、經理人和廣大黨政領導干部。這兩類人才的不同點在于掌握知識的結構大相徑庭,科技人才擁有的知識更多的是技術知識,是專、深、尖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人才擁有的知識更多的是領導知識,是廣、博、通的社會知識。
創新驅動是兩輪驅動,一輪是科技創新驅動,一輪是制度創新驅動。科技創新驅動需要優秀的科技人才,制度創新驅動需要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兩大類人才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形成創新驅動的合力和活力,取得一批在世界范圍內領先的創新成果。
盡管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各有特點和優勢,但二者同樣作為優秀人才,有著共同的標準。
一是有理想。優秀人才往往擁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情懷和責任感會通過時間的沉淀和實踐的歷練轉化為他們植根內心深處的對國家、對事業的使命感,為了國家的富強和事業的發達愿意付出生命去拼搏去奮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所尊崇和踐行。
二是能創新。創新是優秀人才的核心特質,也是區分普通人還是優秀人才的關鍵指標。優秀人才必然是能夠勇立潮頭,引領創新??萍既瞬胖卦诳萍紕撔?,經營管理人才重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等。
三是敢擔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優秀人才更需要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面對世界各國競爭加劇的趨勢,優秀人才必然要有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氣概,既要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敢于爭先敢于奮斗,又要能夠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允,守住作為“士人”的底線和尊嚴。
怎樣識別優秀人才?
怎樣識別優秀人才、怎樣培養優秀人才是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思想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優秀人才的識別與培養重點應當遵循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遵循執政規律意味著應當根據黨和時代的需要去培養人才,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意味著應當根據人才的特點去培養人才。
①識別優秀人才的理念要多元化
優秀人才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創新,創新的人才必然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特別是科技人才更是不能用常規思維去識別和判斷。這就決定了識別優秀人才時要堅持多元化的識人理念,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領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們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對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②識別優秀人才的標準要實踐導向
人才之所以被稱為人才,主要還是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做成了什么事情,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重在以實踐和業績為導向識別人才。這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重要體現。因此,識別優秀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要以實際能力作為標準,突出優秀人才的專業性、創新性、實用性。專業性看的是同行評價,創新性看的是與眾不同,實用性看的是社會效益。
堅持優秀人才識別的實踐導向,就是堅持優秀人才評價的專業導向、市場導向和社會導向,而非官員導向、政府導向和權力導向。要首先堅持“自下而上”的評價路徑。識別優秀人才的方法要靠“賽馬”。歷史的經驗證明,優秀人才的識別和發現,最有效的機制是“賽馬”而非“相馬”。優秀人才的識別和評價是優秀人才成長、發展和使用的重要風向標,而優秀人才識別和評價的渠道和方法直接影響到人才的流向問題,人才的流向最終又關系到人才的成長和發展。
如何把優秀人才用起來?
優秀人才識別出來后,關鍵還是要使用,切實讓優秀人才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為社會和國家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歸納起來,要把優秀人才用起來,有三個方法,也是三個步驟。
①提供合適的平臺
把優秀人才用起來,第一步就是給優秀人才提供合適的平臺,提供合適的崗位。是科技人才,就安排到科研崗位上;是經營管理人才,就安排到經營管理崗位上。用人所長,越用越長。如果用人非所長,沒有給優秀人才提供合適的崗位和平臺,本來是優秀人才的人才也難以發揮積極作用,相反會妨礙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對于既有科技特長又有管理能力的領軍人物,要讓他們有職有權,遵循科研工作的規律,發揮領軍人才在把握創新前沿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和長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的那樣:“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
②創造寬松的環境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有了寬松的環境,才能切實做到使知識分子能夠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業務上,放到科研上,使知識分子能夠盡可能多地考慮創新問題,少考慮甚至不去過多地考慮收入問題、房子問題、報賬問題、填表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等。概言之,創新問題交給優秀人才去考慮,創新之外的其他問題交給制度和相關負責人員去考慮。
③營造寬容的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對優秀人才來說,創新就是生命,而寬容的氛圍則是激發創新的關鍵。營造寬容的氛圍有兩個關鍵:一是寬容優秀人才的創新失敗,二是寬容優秀人才的創新錯誤。知識分子的思維特點決定了改變自己已有的認識和觀點往往有一個過程,領導干部要有更多耐心和更廣闊的胸懷,為優秀人才營造寬容的氛圍,激發激勵優秀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寬容的氛圍是對優秀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最大的信任和激勵。
2017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聯組會上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同知識分子打交道,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此外,黨管人才是原則,也是優秀人才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因此,優秀人才的識別與使用過程中離不開黨組織的把關作用,離不開各級領導干部有效的工作方法與高超的領導能力。做好人才工作,尤其是新時期優秀人才的創新工作,廣大領導干部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遵循知識工作特點和規律,因勢利導、因人施策,切實為優秀人才營造好能夠最大程度發揮他們創新優勢的環境。
(據《人民論壇》雜志2017年5月下期,原標題《何謂優秀人才,如何識別優秀人才》,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張國玉)